2024年
反欺凌机制建设与能力
提升项目青少年普法课程
为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,进一步增强学生反欺凌意识,教育学生自觉抵制欺凌行为,2024年11月4日,深圳市宝安区司法局普法讲师、广东深宝律师事务所律师钟宇航到我校开展校园“零零欺”系列《认识欺凌》、《共同的责任》专题宣讲。
01
什么是欺凌?
欺凌:一方故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、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、侮辱,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、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。--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第130条第3款
欺凌与玩闹的区别01


欺凌的种类02


1.肢体欺凌
殴打、脚踢、掌掴、抓咬、推撞、拉扯等侵犯他人身体或者恐吓威胁他人。
2.语言欺凌
以辱骂、讥讽、嘲弄、挖苦、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他人人格尊严
3.社交欺凌
恶意排斥、孤立他人,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。
4.财物欺凌
抢夺、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。
5.网络欺凌
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、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、恶意传播他人隐私。
6.性欺凌
通过使用与性相关的语言、动作或其他方式使受欺凌者感到害怕、羞耻。
02
课堂总结

1、识别欺凌的三个法定特征:行为人动机为故意/恶意
行为具有欺压/侮辱的性质;造成了人身伤害、财产损失
或精神损害的结果。
2、欺凌有六个主要类型:肢体欺凌、言语欺凌、财物欺凌、社交欺凌、网络欺凌、性欺凌。
3、应对欺凌的策略:勇敢说不、保存证据、心理建设,寻求帮助。
团委书记张小松与讲师钟宇航向学生们提问,主要是针对欺凌发生后问题的解决和处理,引导学生直面问题,积极配合,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,杜绝欺凌于再现。
03
抵制校园欺凌 守护校园和谐

通过本次反欺凌机制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青少年普法课程,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预防校园欺凌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。下一步,我校将切实防范和遏制校园欺凌,引导广大青少年不做霸凌者、不当受害者、也不要做冷眼旁观者,互帮互助,团结友爱,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,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!